你的位置:信得过的配资股票_信得过的配资炒股_信得过的股票配资平台 > 信得过的股票配资平台 >

股票配资哪个平台最好 拼音之父周有光:高寿112岁,不吃补品不运动,长寿秘诀是什么?
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21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88

股票配资哪个平台最好 拼音之父周有光:高寿112岁,不吃补品不运动,长寿秘诀是什么?

古人说:七十称古稀之年股票配资哪个平台最好,八十九十称耄耋之年,一百岁称期颐之年。

那么,一百一十岁称为什么呢?

有人说:

“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新词,把110岁以上的老人叫作‘有光’!”

有光,正是高寿112岁、“汉语拼音之父”周有光老人的名字。

每一个使用汉语拼音的人,都应该知道周有光。

他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的质量:

50岁以前,他是银行家、经济学家;

50岁以后,他学术跨界,从经济学转向语言学,成为《汉语拼音方案》的主要设计者。

80岁之后,他是思想家,他决定让生命重新开始,“把80岁当作0岁,由此递加计算年龄。”

100岁之后,他常常自我打趣,“上帝太忙,把我给忘了。”

那么,周有光老人长寿的秘诀在哪呢?

在生活上,周有光不吃补品不运动。

他强调不乱吃东西,吃东西不过量:

“以前我在上海有一个顾问医生,他告诉我大多数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,乱吃东西不利于健康,宴会上很多东西吃了就应该吐掉。”

在心态上,周有光有一个长寿秘诀,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说就是:

“想不通的时候,拐个弯就通了啊!”

周有光正是靠着这个长寿秘诀,一路走过百年人生的风风雨雨、沟沟坎坎!

01

1906年,周有光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书香门第。

虽然从小衣食无忧,但他却身体羸弱,小时候得过肺结核,长大又患抑郁症。

27岁那年,周有光迎娶了张允和,家人拿着他们的“八字”去算命,不料,先生说新郎活不到35岁!

对此,周有光一笑置之,他让自己的思维拐个弯:

“我相信旧的走到尽头就会是新的开始。”

之后,他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立志要成为“国之重器”——

大学时,他学经济学,“中国是一个大国,要做国际贸易,要办银行,要有一套学问”。

毕业后,他在大学教书,同时在银行工作。

抗日战争胜利后,他被派去美国培训,结识了爱因斯坦。

当时,爱因斯坦对周有光说了一句话,让他受益匪浅,并坚定了报效祖国的信心:

“一个人的一生到60岁为止,工作大概是13年,除了吃饭睡觉,业余时间是17年,能不能成功就看你怎么利用你的业余时间。”

02

1949年,周有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回国,在上海复旦大学、上海财经学院教书育人。

然而到了50年代,他突然被调至北京,并且被要求转行。

周有光没有多想,他丢下已经做出成绩的经济学,乐呵呵地一头扎进语言学中,参与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相关工作。

当时,他从上海的别墅,住进了北京的一幢破旧宿舍里。

换做其他人,会觉得心理有落差。

但是,周有光让自己的思维拐个弯,从“破旧”中寻找生活的乐趣。

这不,他乐观而风趣地写了一篇《陋室铭》:

“山不在高,只要有葱郁的树林。

水不在深,只要有洄游的鱼群。

这是陋室,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。

房间阴暗,更显得窗子明亮。

书桌不平,更怪我伏案太勤。

门槛破烂,偏多不速之客。

地板跳舞,欢迎老友来临。

卧室就是厨房,饮食方便。

书橱兼作菜橱,菜有书香。

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,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。

使尽吃奶气力,挤上电车,借此锻炼筋骨。

为打公共电话,出门半里,顺便散步观光。

仰望云天,宇宙是我的屋顶。

遨游郊外,田野是我的花房。”

这篇《陋室铭》的字字句句,无不体现出周有光安贫乐道、无求于物、自静其心的养生哲学!

到了60年代,周有光被下放到宁夏,看守高粱地,环境艰苦。

在许多人看来,这是一种惩罚。

然而,65岁的周有光再次让自己的思维拐个弯,从苦难中看到的是别有一番洞天:

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?遇到不顺利的事情,不要失望。我有很多年的失眠症,不容易睡着。到了农村后,体力劳动把我的失眠治好了。所以,看似不好的事也有好的一面。”

03

2002年,周有光举案齐眉70年的妻子——张允和去世了,享年93岁。

97岁的周有光深受打击,一时透不过气来:

“我们结婚近70年,忽然老伴去世了,我不知道怎么办。两个人少了一个,这种生活好像自行车只有一个轮子了,另一个轮子忽然掉了,你怎么走?不知道怎么办!”

前排为张家四姐妹

张允和是鼎鼎大名的“张家四姐妹”之一,叶圣陶先生曾说:

“苏州九如巷里的张家有四个姐妹,谁娶了她们,都会幸福一辈子。”

这话没错,张允和嫁给周有光后,两人一辈子没吵过架,共度了整整七十年的幸福。

对此,周有光解释道:

“我们的亲戚经常向我们的保姆询问此事。其实我们也有吵架,不过我们吵架不会高声谩骂,不会让保姆听到的,一般是三两句话就吵完了。的确,我们的婚姻生活是很和谐的。到了北京,一直到我老伴去世,我们每天上午10点钟喝茶,有的时候也喝咖啡,吃一点小点心。喝茶的时候,我们两个举杯齐眉,这当然是有一点好玩,更是双方互相敬重的一种表达。”

晚年,这对夫妻还合著散文集《多情人不老》。

“人得多情人不老,多情到老情更好”,这两句话写尽了他们多情的一生。

恩爱如斯,妻子的离世,自然让周有光悲恸欲绝!

直到半年后,周有光突然想到一个外国哲学家的话:

“个体的死亡,是群体进化的必要条件。”

想到这里,周有光的思维再次拐了个弯——

他从个体的悲伤中“拐个弯”,看到的是“群体的进化”。

于是,他的心豁然开朗,参透了人的生死:

“生死是自然规律。人的死亡是给后来人腾出生存空间。人如果都不死,人类就不能进化。我只有服从自然规律!”

渐渐地,周有光调整好心态,恢复继续喝茶、读书、写作的生活。

04

人活百岁并不稀奇,稀奇的是百岁老人周有光笔锋尚健!

有人曾说,查遍古今中外,没有发现像周有光这样100岁之后还不断推出新著的——

100岁,周有光出版《百岁新稿》;

104岁,周有光出版《朝闻道集》;

105岁;周有光出版《拾贝集》

……

108岁时,周有光还总是对年轻人说:

“上帝给我们一个大脑,不是用来吃饭的,是用来思考问题的,思考问题会让人身心年轻。一天到晚无所事事,脑子也不动,没什么追求,不思考什么事,脑子就老化得快。即使有健康身体又有什么用啊?”

因为写作要查资料,周有光有很多书。

但是,他又没有专门放书的屋子,只能把书放在家里4间小屋子的空余处。

每当写作的时候,周有光便在4个屋子里跑来跑去。

对此,他没有把这当成一种负担,反而让思维再次拐了个弯,把搬书当作活动筋骨的好机会:

“古代有‘陶侃运砖’,讲一个名叫陶侃的书生为了锻炼身体把砖头搬来搬去。我把书搬来搬去,这是‘周有光运书’。”

与此同时,周有光还是个“新潮老头”。

他很早就学会用电脑写作:

“我比较早地提倡在电脑上写文章,不要爬格子。如今我在电脑上写了十几个年头了。”

到了互联网时代,他还学会用智能手机。

平日里,周有光喝星巴克咖啡,看好莱坞大片,喜欢跟年轻人交朋友:

“老年人切忌孤独,应广交朋友,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;或者与忘年朋友交流思想,吸取青春活力,使老年生活兴味盎然。”

对于生死,他豁达又乐观:

“老不老,我不管,我是活一天多一天的。”

2017年1月13日,周有光寿终正寝,享年112岁。

“想不通的时候,拐个弯就通了啊”。

这就是周有光的长寿秘诀,也是他的处事哲学。

他人如其名股票配资哪个平台最好,有光一生,一生有光!



友情链接: